盧綸(739~799)字允言。范陽(今涿州)人,后徙家于蒲(今山西永濟)。盧綸8歲讀書,唐天寶末年考進士不中。為避戰亂,擇居鄱陽湖,與吉中孚結為“林泉之友”。安史之亂后他寫下了若干首羈旅漂泊為內容的詩歌,如《夜泊金陵》、《晚次鄂州》、《渡浙江》等。《晚次鄂州》寫得尤為出色,以深刻的藝術感染力寫出了漂泊、家業毀滅、社會動亂等情景,是唐代七律詩中的名篇。尤其是他的邊塞詩,在中唐尤為突出。
永泰元年(765)應試失利。大歷五年(770)又一次落第,賦詩《落第后歸終南別業》表達自己郁悶的心情。大歷六年(771)任閿鄉(今屬河南)尉,因有過失受停職處分。不久,被推薦為集賢殿學士、秘書省校書郎。與吉中孚、錢起、崔峒、李端等文詠唱和,馳名都下。德宗建中元年(780),為昭應(今陜西臨潼)令。興元元年(784)五月為京城西面副元帥渾瑊府判官、檢校金部(戶部)郎中。貞元十三年(797)三月,盧綸入內殿,和御制詩,拜戶部郎中。就在這次德宗召見后不久,盧綸在長安去世。
盧綸死后,文宗派宦官把盧綸家里所藏的文稿都搜集起來,得詩500首。盧綸為“大歷十才子”之一,寫了大量的應酬詩,也寫了不少軍旅詩。這些雄勁高昂的詩篇,在大歷其他詩人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。《全唐詩》編盧綸詩5卷,收詩300多首。輯有《盧戶部詩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