蒯通(生卒不詳)本名徹,為了避漢武帝劉徹名諱,故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以“通”稱之。西漢范陽(今定興固城)人。秦末陳勝起義后,任武臣為將軍,率軍3000攻秦國燕、趙之地。蒯通勸說范陽令徐公歸降,徐公應允,他又游說武臣,讓其迎接徐公。此策略成功后,降者眾多,遂不戰(zhàn)而得燕趙30余城。漢初,韓信背叛項羽作了漢將,蒯通游說韓信引兵擊齊。定齊后,漢高祖劉邦封韓信為齊王。蒯通知天下大權掌握在韓信手中,遂又游說韓信背叛劉邦自立,韓信猶豫不忍,蒯通裝瘋為巫而去。韓信被殺后,高祖問呂后:信死時何言?答:他說,悔不聽蒯通之言。高祖召見蒯通問罪,責問其為何勸說韓信叛漢,欲用烹刑。他辯解說:人各為其主效勞。最初,我只知韓信為齊王,不知歸屬陛下,況且秦失天下,高才者先得,想要與您爭天下的難以數(shù)計,只是力小不能罷了,您能全殺掉嗎?高祖聽信其言,赦他無罪。惠王時,丞相曹參請蒯通為賓客。
據(jù)《史記·田儋列傳》記載:蒯通“善為長短說,論戰(zhàn)國之權變,為八十一首”,名為《雋永》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縱橫家有《蒯子》5篇,今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