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如山(1876~1962)字宗康。高陽龐家佐村人。19歲入同文館習外語,通德、英、法文。先留學西歐,涉獵外國戲劇,辛亥革命后回國。1912年,在北京經(jīng)常對梅蘭芳的表演、劇本詞句提出修改意見,遂成契友。之后,開始為梅蘭芳編寫劇本,由梅蘭芳主演。寫有時裝戲(當時的現(xiàn)代戲)《一縷麻》、《牢獄鴛鴦》,古裝戲《黛玉葬花》(拍成無聲電影)、《千金一笑》(合作)、《霸王別姬》(1955年拍成舞臺藝術片)、《生死恨》(1948年由藝華影業(yè)公司攝制成第一部彩色影片)。
1929年冬,隨梅蘭芳到美國各大城市演出,還寫了《梅蘭芳游美記》(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)。1930年任北平(今北京)戲曲音樂分院副院長(院長梅蘭芳),不久又發(fā)起組織了北平國劇學會,并任《戲曲叢刊》和《國劇畫報》主編,出版了《戲曲大辭典》等,為京劇的發(fā)展、普及做了大量工作。除劇作外,他的戲曲理論著作有《中國劇之組織》、《國劇概論》、《國劇漫談》、《北平三百六十行》、《上下場》、《國劇身段譜》、《戲班》、《臉譜》、《梅蘭芳藝術一斑》、《漫談楊小樓》、《談吾高陽縣昆弋班》等,為后人研究中國戲曲和“梅派”藝術留下了寶貴資料。他還關心地方戲曲,對涿州的“橫岐調(diào)”關注扶植。1949年后居住在臺灣,出版有《齊如山全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