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體仁(1870~1931)字平甫,號弘毅。容城白龍村人。清光緒二十七年(1901),在府試中取得第一名,成為秀才。戊戌變法(1898)后,曾被選為縣議會議長。辛亥革命后,專心于教育事業,以培養人才為己任,于1916年在白龍村籌辦敬業高等小學堂。敬業學堂的辦學方針是崇尚儉樸、破舊立新。五四運動后,即采用白話文課本授課。1923年開始向學生們介紹《獨秀文存》、《胡適文存》等書,宣傳進步思想,主張男女平等、婦女解放,后來向縣署建議成立了女子高級小學。1925年,敬業學校改為初等、高等兼有的兩級小學。此時的敬業與保定的育德中學一樣,名聲極佳,影響很大。被直隸省教育廳長頒“情殷樂育”匾額一方。
1929年敬業學校曾聘蠡縣劉通庸為語文教員。劉通庸宣傳馬列主義,提倡閱讀社會科學和左翼小說,政治上擁護共產黨,反對國民黨。劉通庸聯絡了幾位教員和一些學生,印發了《告窮朋友書》的小冊子,署名“共產主義小組”。參加革命活動的有陰一剛、李昭、白云等,后來都成為容城縣共產黨組織的骨干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