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學飛(1904~1970)易縣東霍山村人。1926年考入東北軍講武堂,畢業后任張學良的騎兵營長。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東北軍撤到關內來攻擊陜北紅軍,宋學飛一氣之下,辭職回鄉。易縣國民黨政府聘請他擔任易縣保安隊長。
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,易縣東邵村趙玉昆打著抗日旗號,組織起地方武裝。因成員大都是不懂軍事的農民和一些紈绔子弟,趙玉昆多次去請宋學飛,宋學飛為了抗日保家,最終答應加入。但他提出三個條件:一是當參謀長;二是要改編隊伍進行抗日;三要嚴明紀律,不搶平民百姓。趙玉昆答應了三個條件后,宋學飛出任參謀長。之后,趙部接受了河北抗日游擊軍的收編,成為河北抗日游擊軍第十路軍,并在易縣設立召集處,廣泛吸收抗日青年入伍。1938年春,宋學飛率兵伏擊日軍運輸隊,擊斃了20多個日本兵,繳獲了4輛汽車和軍需物資。6月間,宋學飛又率兵攻入定興城,與守城日軍激戰一天一夜。宋學飛在趙部的抗日行動使十路軍很快發展到5000多人,12個團。
1938年,楊成武領導的晉察冀一軍分區主力來到易縣,十路軍被一分區收編。自此,宋學飛參加了八路軍,并于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40年3月趙玉昆叛變投敵之后,宋學飛改任二十五團團長,同年7月參加了“百團大戰”,不久擔任了晉察冀第一軍分區參謀長。
解放戰爭時期,宋學飛先后擔任晉察軍區參謀處長兼宣化市衛戍區司令員、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七旅副旅長兼參謀長、晉察冀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部副參謀長、華北軍區第二十兵團六十八軍副參謀長、參謀長。參加了正太、清風店、石家莊、平津、太原等戰役戰斗。
新中國成立后,宋學飛先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六十八軍參謀長、西海岸防御指揮所副參謀長、河北軍區第三副司令員兼參謀長、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。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。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,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、一級解放勛章。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。1970年11月8日在保定逝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