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式芬(1847~1922)字挹浮。蠡縣鄭村人。5歲喪父,靠母親幫人縫洗衣服為生。6歲入館拜貢生周錫孟為師,16歲中秀才。但因家貧不能繼續求學,即去王辛莊教書,邊教邊學,后于清同治十二年(1873)中舉人,光緒三年(1877)中進士,授翰林院編修。散館,授檢討。不久,改授湖廣道監察御史。
光緒二十六年(1900)八國聯軍侵入北京,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西逃,式芬欲隨駕未及,避難故里。其兄蔣老興怕他失職獲罪,乃隨式芬同行,追至西安。慈禧太后欣然接見,欲封其兄為知縣。式芬婉言感恩謝絕。光緒皇帝認為式芬保駕有功,封為兩湖學政,去湖北主考科舉。某考生因舞弊違章,被逐出考場,自愧跳江而亡,眾考生不明真相,借故罷考,沖擊考場,幸兩湖總督張之洞以艦輪護救,式芬才得脫險,遂告歸。光緒二十九年(1903)起用為吏科掌印給事中。同年外授廣東廣肇羅道。創建藝徒學堂,設三屬中學校。后被薦署按察使。宣統元年(1909)被提升為兩廣鹽運使。
辛亥革命勝利后,蔣式芬全家回歸故里,隱居田園,勤于書法。其書法獨具一格,飄逸瀟灑,柔中含剛,被稱為黃、蔡相兼的“蔣字”,小有名氣。他仰慕陶淵明的為人,自號“菊叟”。
蔣式芬平易近人,他教誨家人以和靄鄉里為德,以仗勢欺人為恥。1922年蠡縣災荒嚴重,式芬將自家種的幾十畝苜蓿供人們采摘充饑,對無米斷炊戶,每人贈給100銅錢接濟。鄉親父老鄉尊稱他為老“官”。1922年10月22日逝世。著有《問心室歸鳴集》等。